用來自世界各地野生纖維
編織屬於自己的獨特織品
第一次踏進日本的民族學博物館,就迷上了。
為什麼以前的人編織的衣服與包袋,這麼的迷人?
人類是怎麼樣的發展出這麼豐富的纖維編織的技術?
自然的纖維,搭配手捻的紋理,那樣的編織品,讓人覺得確實是千金難買,博物館等級的收藏。
當我開始搜尋這個世界上還有哪裡仍保有這樣的野生纖維與手捻傳統,目前找到的是: 葛藤,苧麻,蕁麻,拉菲草,野蠶絲。
寮國的葛藤,喜馬拉雅的蕁麻,印度村落的手捻金黃色蠶絲線,江西的手捻苧麻線,馬達加斯加的拉菲草。
到如今,還保有手捻野生纖維傳統的土地各有不同的原因。
有些是有政府列為文化遺產,有些是與世隔絕,所以他們仍然保留很大的傳統生活,有的是因為階級種性制度,當然還有些是,有人或組織努力的保留存續。
這些纖維的存在就像是與現代化力量的一場拔河,現代化生活影響大的地方,就會漸漸式微,還沒被影響太大的地方,就仍有一息尚存的機會。
每次打開這些線材都覺得豐富的像是自己的一個小小博物館,也幻想著有一日可以親自去這些地方拜訪。
但是在旅途還不能踏上前,我都可以先用他們的手捻線開始我的編織實驗,這也是另一種體驗。
葛藤網袋編織包
蕁麻四角編織包
似草非草,天然蠟的質感,適合做各種籃子、墊子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