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手染線

一個尋找色彩的故事

為什麼綠色在自然界中如此常見?


為什麼夏天草原上的花朵,可以那麼鮮明、那麼絢爛?


為什麼夕陽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把天空染成那麼多難以言喻的色彩?

在染鍋前,看著一顆顆色粉滲透、擴散、溶解,我再也無法用以往的眼光去看待色彩。

 

色彩有了新的意義。


它們無法被固定,無法被定義,充滿了無窮的可能與生命力。

最初在高原上一起創立北方牧人時,我負責的是手紡線部門。

 

那時的犛牛絨,是一種令人驚艷的素材,我喜歡它自然的色澤與質地,但心裡也一直希望,總有一天,我能自由地創造出更多圍繞我們的奇妙色彩,不受任何限制。

 

疫情期間,哪也不能去。手上閒著,心裡卻閒不下來。正是那段時光,我開始學習手染線,從自己家的廚房開始。

染色的過程,記憶裡的光線、夢境裡的風景,一點一滴滲進毛線之中。

 

每次站在染鍋前,看著細細的染料粉末滲入水中,在水中擴散,顏色像是有生命一樣緩緩展開。這才明白,能夠自己動手去染出腦海中想像過無數次的色彩,原來是一件這麼奢侈、又這麼令人著迷的事情。

 

這樣的自由,不只是技法上的自由,而是能運用自己的雙手與實驗,將那些藏在腦海裡渴望已久、難以描述的抽象色彩,逐漸實現出來。

 

當然,具有生命力的色彩並不總是可以完全掌控,各式各樣的意外也會在染色的過程中悄然發生。但如果自己足夠心平氣和,這些意外往往能帶來全新的發現與風景,就像人生一樣。

 

同時,就像是個接力棒賽那樣,染色也只是其中的一棒。在賦予了一絞紗的色彩後,眼睛所見,卻又跟當它被打成織品後的面貌,迥然不同。我非常期待看到,接起棒子的你,會將它們如何組合運用,創造出什麼樣精采的作品和故事。

 

我希望,透過編織,能將世界各地的編織者們,包括藏族娘娘和我自己,彼此連結,從高原到平地、到海邊、到都市中,將各自走過的風景與故事,一起富有生命力的編織與創作下去。